特长生 特长生

新高考带来了哪些改变,新高考面临的新变化

2024-12-24 互联网特长生169

今天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高考特长生、艺术特长生、体育特长生、舞蹈特长生等招生简章和录取分数线的相关文章!

怎样填报高考志愿?

1、尽量选择理工科专业,好找工作。 虽然说不要纠结于专业,我们也无法确定哪个专业就一定就业好,但从概率角度来说,还是有趋势性或方向性的,原则上,尽量去选读理工科专业,因为就业好。 无论是从国内数据看,还是从国外数据看,理工科专业就业明显好于人文社科。去年华中地区某双一流大学老师发给我他们学校最近3年分专业就业情况看,前十名主要是理工科专业,后十名几乎都是人文社科与艺术专业,他们学校艺术专业今年签约率几乎可以忽略。我们如果仔细查看各高校的就业质量报告,也可以发现这个普遍规律。 如果说就业数据还存在一些争议的话,持续高热的考研数据给了我们更好的佐证。2023年,研究生报考人数再创新高,总人数达到了473万。考研人数连续高增长,背后反映的是毕业生就业难。 在这增长的考生中,大部分是社科专业学生或者说文科生。大量高校研究生报考前10名专业中,往往是7、8个人文社科专业,1、2个理工科专业,很明显,增长的大多数是人文社科专业。在报考录取比上,也是一样,人文社科专业基本都是几十个人报考录取一个,但理工科专业大多都是几个人报考录取一个,甚至是1~2个人报考录取一个。 原因比较简单,除了一些所谓“天坑”专业以外,理工科尤其是工科毕业的学生,很容易就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者说还能接受的工作。但如果是读文科的,即便是211高校毕业生也很难有一份满意的工作,于是不得不去参加研究生考试,通过提高学历增加竞争力。 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美国、英国都如此,全世界都一样。社会经济建设首先需要的还是理工科人才,和轻视人文无关。 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有些同学选择人文社科并非出于热爱,真实原因可能是偷懒,对此我充分理解。但等到面对就业和收入压力,以及考研的激烈竞争,可能会发现: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因此,能读理工科还是优先理工科,当然,如果实在抵触,也读不了,不必勉强自己。强扭的瓜不甜,如果学不会,导致挂科、毕不了业,那就得不偿失了。 2、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类学科应成为我们优先考虑的。 我们虽然无法具体说清楚哪个专业未来就业一定好,但有些大的趋势还是可以看出来的,比如互联网,或者说人工智能。 几乎可以肯定,各个行业都不可避免地要进入全面数字化、智能化时代。一个行业要融入数字化与智能化,升级到智能时代,就必然需要信息技术人才。未来很难有绝对独立的互联网行业,更多的是“互联网+”或者“人工智能+”的新行业,对于信息技术人才需求是广泛而旺盛的。 中央提出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数字经济”。一切数字化,本就是信息技术与各行业的结合与渗透,因此,信息学科人才在很长一个时间需求都是比较旺盛的。 最近有很多互联网大厂裁员减薪,让一些人对这个方向的发展前景产生了质疑。对此,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首先,这些年互联网行业实际上是一个特殊的疯狂扩张时期,薪资远远超出了一个正常范畴,以后互联网行业炙手可热的情况会逐渐回落到正常状态,但和大部分行业相比,待遇仍然是很高的,只是不会这么极端高了。 其次,未来更多的是“互联网化”,“数字化”的传统行业,而这个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人才,尤其是信息技术与这些行业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选择信息学科专业,在很长的时间里,仍然是一个可以肯定的方向。 3、注意自己的专业负面清单,比如管理。 有一些专业还是应该尽量避开的,我个人建议在本科阶段谨慎选择管理类专业。最近5年高校裁撤最多的专业,第一名就是公共事业管理,为什么?无论是公共管理,企业管理,经济管理等等,我个人觉得都不适合本科阶段学习(研究生阶段当然可以)。这些学科专业技能性差,更重要的是,这些专业本应该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再学习。我们18岁的孩子,缺乏基础的人生历练,根本没有到学习这些专业的年龄,学不明白是正常现象。另一方面,很多地方学校的老师也往往都没有实践、实战经验,照本宣科是普遍现象,结果可想而知。 美国的大学本科层面几乎没有管理专业。但我们不同,也许开设成本太低,是个学校就在本科开设管理专业,可能吻合了一些学生与家长的喜好,至少从字面上,学管理听着比较有面子,但也仅限于字面上。 从全国看,管理专业目前招生量仅次于工科,高居第二位,毕业生数量巨大,就业之难,可以想象,因此也成了大家裁撤的重点。 每一个人个性不同,喜欢和擅长的也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自己的个性列出一个负面清单,而不是一味追热门。 4、不能盲目赶热门,最好的专业首先是适合自己的。 每年都会遇到有人问我当年的热门专业如何,今年问我最多的是人工智能,去年问我最多的是芯片。人工智能当然好,芯片也很好,也是国家的战略需要。问题是,是否适合你孩子?孩子是否学的了,学不动怎么办? 人工智能是非常复杂的交叉学科,对开办者和学习者要求都很高,实际上有能力开设的学校也不多,虽然很多地方学校都在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关键是我们能否学下来?比如数学如果很差,学习人工智能就是障碍之一。再比如芯片,其实芯片涉及软硬件,是学习难度最高的专业之一,比计算机还要复杂,大量的同学是没有这个学习能力的,挂科是正常的,因此这些年,相关专业转出也是正常的,更要命的是,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带来其他负面问题。 上面我讲了,人文社科就业不是很好,但是,如果你擅长,喜欢,成为行业的佼佼者,甚至不可替代,你必然会有一个美好的发展与未来。 同时,很多专业或者行业的确需要天赋。比如最近争议很大的新闻,我们经常说“新闻敏感”,坦率地讲,不是所有人都有这份敏感的,包括大量教新闻的老师,因此我们也需要做好基本判断。 从这个角度来说,适合你的,一定是最好的,人生是扬长避短。 5、重视孩子兴趣,但不能放大兴趣,兴趣靠谱吗? 我们要防止一些家长无视孩子的兴趣,爱好,一味按自己的判断,人生经验给孩子安排专业与人生,但是,我们也需要警惕过度放大孩子的兴趣与爱好的问题。 坦率地讲,趋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更麻烦的是,孩子们都在做梦的年龄,很多孩子的兴趣与爱好是不靠谱的,比如很多孩子喜欢“表演”专业,喜欢“音乐”,喜欢“电竞”,其实就是想继续玩游戏,你能尊重吗?因此,我务必要积极的引导,不宜盲目,绝对地讲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引导最好的办法不是家长讲,如果有条件让孩子见习一段,或者是请这个行业的人给孩子介绍一下更有说服力。 还有一个问题,兴趣本就是多变不靠谱的,我们想想自己与孩子,3年前喜欢什么?现在喜欢什么?你能以多变的兴趣做决策依据吗? 6、不妨从7年(4+3)去长远考虑专业规划与选择。 对于很多孩子,家长并没有打算让孩子本科一毕业就工作,而是继续读研究生。同时,伴随高等教育普及,学历水涨船高,考研正在高考化,研究生学历成为了标配。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不妨从更大的视野,更长的时间角度,比如本科+研究生,去规划孩子的专业选择。 一是在不完全确定的情况下,本科专业尽量偏基础学科,为未来改变留下余地。这个后面还会再展开讲。 二是着眼于交叉学科,为打造复合型人才做专业规划。比如,如果你想从事资本运作,那就不妨先学经济、金融,再学法律。你如果想从事媒体,也不妨先学所喜欢的行业,比如教育,再学新闻,或者是先学经济再学新闻,你在选择财经媒体时,优势就非常突出 7、还没有想清楚怎么办?报什么专业? 18岁,多数人还没有想清楚自己喜欢什么,想干什么,这很正常。但填志愿就意味着必须做重要的方向选择,怎么办?我建议可以优先考虑一些基础学科,给未来后悔,调整留下余地。 对于理科生,建议首选数学,物理。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是基础中的基础,小升初看数学就是因为这个原因。今年的强基计划,第一位的专业就是数学。正因为是基础中的基础,未来转换其他专业比较容易,而且非常受欢迎,比如计算机、经济、金融、管理以及其他社科专业等。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未来各个学科必然发生交叉融合,学习基础性学科反而更有优势。因此我建议,在想不清楚的情况下,不妨先去读数学。 当然,我也理解很多人对此有点抵触,觉得数学难学。我想提醒的是,我们只是在想不清楚的情况下,先在数学这个中转站休息一下再决定下一步的路径,并不是要成为数学家,也不是要以数学为生,因此不必发怵。 学物理也类似。 当然,还是那句话,如果根本学不动就不必为难自己了,尤其是物理,不是一般人学得明白的。 对于文科生,如果实在不好选,思路还是基础学科。但文科中很难找出像数学这么强大的基础学科,历史,哲学,文学都是基础学科,相比文学,更建议学哲学,历史。 除此之外,建议一个工具学科,英语。 英语和数学不同,只是一个工具学科,我主要是看重这个学科未来发展上的两个价值。第一就是放大器效果。一个中小学数学老师英文好会怎么样?一个出租车司机英文好会怎么样?一个厨子英文好又会怎么样?一个基层公务员英文好又会怎么样?相信很多人都会因为英文好,获得比同行更多的关注与发展机会。这就是英语的放大器效果,尤其是在社会偏基层的很多行业上,放大器效果明显。 第二就是在未来发展上,出国、考研都需要过英语关。英语需要下功夫,我们普通孩子受限于缺乏语言环境,英语基础差,强求自律也不现实。英语不像其他技能,业余时间就可以拿下。所以我们不妨通过本科几年时间把英语拿下。 当然,工具学科有其局限性,我们在修英语的同时,务必辅修一个专业,这样才能找到支点,放大器效果才能显现,包括未来出国留学才能有更多选择,否则会很麻烦。 8、不宜过度依赖高校对专业的解读。 学校对自己专业介绍是最权威的,这是我们在了解相关专业时的出发点。但遗憾的是,也有很多不足。我们不能过于依赖这高校给的信息,而是要辩证地理解。 首先,很多学校的专业介绍往往都是“正确的废话”,“体制化”的语言比较多,有效信息不多,看了也看不明白。第二,很多学校强调某专业是学校的王牌专业,但可能和你没有关系。很多学校的王牌专业可能只是出论文、出科研成果的王牌,甚至是以生化环材等所谓天坑专业为主,而不是就业的王牌。如果说并不打算搞科研,或者并不喜欢这个专业,那么这个王牌和你有什么关系?第三,学校在介绍就业情况时,往往会偏向理论化、理想化。比如很多公共管理专业的介绍,都是说这个专业是培养公务员的,你相信吗?有多少本科公共管理专业的孩子真当了公务员? 9、如何正确看待大量的“专业劝退”? 学什么的,从事什么行业的,往往不推荐什么,这就是所谓的“专业劝退”现象。这类文章或者观点,往往对行业有深切全面的认识,很有说服力,让很多人感到困惑。对此,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认识与判断。 这种现象实际很普遍,主要的原因在我看来主要是两个。第一,学过相关专业的人,往往认为所学有限,与实际差距很大,而实际行业中所需的技能,主要来自实践,而不是学校学习。第二,对于相关行业的认识更为全面,深知金字塔尖的还是少数,更多地看到了这个行业发展空间有限,甚至不好,比如“站在银行门口的也是金融行业”。 因此,这些看法往往是真实的,但也有偏颇的地方。世上哪个行业不是如此?多少学校所教就能直接满足实际行业的需求? 专业不必太纠结,是不必坚持的,因为学什么并不等于干什么,干什么也不见得必须学什么。和专业相比,学校更为重要,因为在就业中存在残酷的出身歧视,在人人都是大学生的背景下,毕业于什么学校就至关重要,否则我们连下场竞争的机会都没有,简历都投不进去。但是,对于多数上不了著名大学的同学,即上不了双一流、985、211学校的同学,从现实角度出发,从自身学习能力出发,专业的选择就至关重要,专业第一。这些同学占比多少?至少应该在80%以上,甚至90%。 换句话说,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同学,专业第一。踏踏实实花4年时间学透、学明白一门专业就很重要了,至少可以给你奠定一个发展的基础,虽然最后可能也会偏离这个专业与行业。

落地两年,新高考带来哪些新变化?

2022年高考即将结束,河北省教育考试院权威解读—— 落地两年,新高考带来了什么新变化 石家庄二中开展“校长带我参观专家”活动,创新终身计划教育形式。 【资料片】石家庄二中供图 8月18日,河北省2022年高招录取正式结束。 今年全省高考报名75.32万人,比去年增加11.93万人,创历史新高。 除前期通过高职单招的考生外,共有52.73万人参加了高考统一考试。 作为全国第三次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新高考落地河北已经两年了。 学生,学校感受到了什么新的变化? 明年,河北省将首次实施新课程、新教材高考,呈现出什么新趋势? 围绕高考综合改革带来的新变化、新问题,教务老师进行了采访。 新高考变更——考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志愿填报 拍证照、办银行卡……这几天,衡水武邑中学毕业生张嘉荣忙着准备自己即将开始的大学生活。 以643分的高考成绩,他被复旦大学自然科学考试班录取。 “报名的时候我填的是理工科专业,共有80多个,复旦大学自然科学考试班是我填的第40多个志愿。 ”张嘉荣说。 新高考招生实行平行志愿填报,采用“专科(类)学校”志愿填报模式,普通类最多可填报96个志愿。 据省教育考试院统计,今年本科录取工作集中填报志愿阶段,平均考生报名79人,近一半考生达到96人。 投票时,超过八成的考生在最初的50名志愿者中进行了投票。 “‘专业’学校”的模式更体现了以考生为中心的理念,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理想自由选择志愿,避免了原有的以学校为单位的填报模式,可能被分配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省教育考试院高招部主任郭文明表示,将各类考生细分为专业,考生的专业选择权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尊重。 “从近两年的实际招聘结果来看,新的招聘模式效果不错,提高了考生的满意度。 ” 面对96个志愿选择,很多学生、家长看起来有点措手不及。 对此,省教育考试院开发了“高考志愿填报智能参考系统”,提供高考计划查询、专业选择测试、志愿推荐等服务,对考生免费开放。 “系统可以根据考生分数、选课以及考生对城市、学校、专业的个人意向等信息,综合考虑考生排名、招生计划、成绩分布等年度变化因素,为考生自动筛选适合报考的大学和专业,供考生参考 省教育考试院信息管理部主任宋俊山介绍,今年,该系统仅本科批次就有31万多人注册使用,专业选课测试使用次数达到52.6万次。 变更志愿方式只是高考综合改革的一个方面。 新高考最直观的变化还是体现在“312”的选拔方式上。 “3”是统一考试科目,即语文、数学、外语,所有考生都必须参加考试; “一”是首选科目,考生必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修一门; 2 .为了选修课,考生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门课程中选修2门。 “‘312’模式强调物理、历史两门课程在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体现了国家人才选拔的目标导向,一方面强调考生的选择。 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特长,在12种组合中自主选择,选择面变大了。 ”郭文明说。 另外,在命题和评分方式上,新高考也与以往有差距。 从命题上看,三门统考课为全国统考,其他选修课为我省自主命题。 计算成绩时,统一科目和优先科目计算原成绩,选择科目分级计入总成绩。 对考生来说,“赋分”又是一个全新的概念。 很多学生和老师都表示,在新高考带来的诸多变化中,等级得分是最难适应的。 “等级得分保证了选择不同重选科目的考生之间成绩的公平性。 宋俊山解释说,4门重选科目因试题难度不同和考生群体不同,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 例如,考生甲评选思想政治,考生乙评选化学,两人都得了80分,但考生甲排在所有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 简单地把他们各科的成绩加起来计入考生的总成绩进行比较,既不科学也不公平。 因此,需要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的规则通过变换得到等级分,变换后考生的选课成绩排列顺序不会改变。 宋俊山表示,从保障教育考试公平公正的角度看,提高分数线水平,同时保证分数线比较科学,“学生在选课时,可以避免出于投机目的选择所谓的简单科目。 ” 考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考试其所长; 在专业单位进行志愿者志愿,并记录下其希望。 新高考的各种实践探索,都是为了让学生成为改革的最大受益者。 新课堂的变化——从重视知识理论向重视实践转变,从重视教育向重视学习、重视思考、重视行动转变 新的高考带来了新的课程。 这几年,高中的日常教育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 新高考出现了12种课目搭配,出现了选课制、分层教学的模式。 学生们原本在固定教室学习,纳入固定班级管理,现在可能需要在行政班级和不同教育班级之间进行分班。 这种变化对学生的适应能力、学校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务老师采访发现,经过初步实践探索,我省高校能够很快适应选修课分级形式上的变化,合理设置课程,有序组织教学。 但对于新高考对教学内容的变化,学校、教师们给予肯定,并不断探索。 利用暑假的时间,魏县一中地理教师蒋晓静正在抓紧准备新学期。 “两年的新高考,命题方式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变化,题目更新了,我们的日常教育也要改变。 蒋晓静举例说:“比如说‘土壤的形成过程’,只是让学生背诵知识点,现在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 我打算找出外出旅行时拍摄的景点照片,和实际体验和学生一起分析讨论。 ” 新高考适度增加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创新性试题比重,适度改变传统出题方式,创新出题角度和形式,给蒋晓静等一线教师留下深刻印象。 “有老师的总结。 这次的高考是“非状况性命题”。 ” 对此,省教育考试院命题部主任付玉旺表示,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在考试内容上创新试题情况,增强试题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选择命题素材时,注重结合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发展实践,联系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 ” 如地理科目、2023年“大沙漠天池研学旅行”试题,通过兴趣小组考察阿拉善大沙漠天池创办的生活实践情况,要求考生设计研学旅行活动方案。 2022年“太行山科学考察”试题,让考生关注真实自然环境中的水文、地形等因素,向考生传授安全研究学、资源保护、科学精神等。 “两组问题都是基于实际实践场景,能够实现对学生理解与辨别能力、归纳与论证能力、探究与创新能力的全面考察,引导学生提高学科素养。 付玉旺介绍,通过近两年的阅卷实践,考生模板化、套路答题方式显著减少,答题时的思维逻辑性得到加强。 高考命题对教育教学实践起着“指挥棒”的引导作用。 新高考两年来,基础教育多年形成的考研模式正在逐步转变。 “老师们写备课教案,以罗列知识点和写具体题目的解题过程为主,而目前进行教学设计,重点是创设学习环境,围绕基本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等方面综合培养学生。 衡水武邑中学教务处主任曹月峰表示,高考综合改革启动后,该校进行了相应的课程改革,从教学设计到课程模式,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为配合高考综合改革,我省同步推进普通高中教育和课程改革,从2020年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使用新教材,实行新课程。 今年是隆化中文教师刘芳工作的第六年。 “我带着两次学生去过。 一次是旧教材的旧高考,一次是旧教材的新高考,下学期又要面对新教材的新高考。 这几年,我体会到了改革带来的变化。 ”刘芳说。 “老师上了‘很多课’,老师一个人可以说45分钟多,但现在老师可能只说20分钟。 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自主学习。 受新高考的影响,刘芳在课堂上的“教”、“学”地位发生了变化。 新教材还表示,要更加强调实际情况下的大规模单元主题教学,强化学生主体,教师需要相应调整教学理念和方法。 新教材会给新的高考再次带来新的变化吗? “高考综合改革强调育人功能,命题工作始终以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付玉旺表示,省教育考试院将以命题为抓手,逐步引导教育本质回归,使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从重视知识理论转向重视实践,从重视教育转向重视学问、重视思维、重视行动。 新方向的变化——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确定终身计划 临近9月,新的学年又要开始了。 石家庄二中高中一年级学生的录取通知书,除了一般的基本信息外,还有特别“职业规划”的内容,学生需要填写自己的目标职业。 “高考综合改革强调的不仅仅是高三的学习,更重要的是全体学生对人生规划的引导,这是基础教育的新方向。 石家庄二中副校长宋泽亮认为,高中阶段是学生选择未来人生发展方向的重要时期,高考综合改革不仅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还包括生活指导和终身指导,非常有意义。 “以前的高考志愿,很多学生都被父母代替填补了。 有时候,即使学生被分配到陌生的专业被录取,也不知道自己将来要学什么。 现在,这种现象似乎会减少。 从选科的准备开始,要让他们思考在大学里学到了什么,接下来要做什么。 ”宋泽亮说。 自考综合改革启动,三期学生已实行选修课分级。 “刚开始赋予学生选课的权利,学生们感到很新鲜,但由于认识不足,目的性不强。 很多学生觉得历史比物理简单,专心致志地学习历史,学生们的选择也很分散。 2023年首次选修课,我校12种组合有学生入选,开设了所有12种组合的课程。 但具体来说,在一些学科素养差距较大的科目中,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相差太远,学生学习起来会比较辛苦,还会调整。 宋泽亮介绍,该校2022届学生选课时,编排方式有10种,2023年有9种。 石家庄二中的情况不是特例。 衡水武邑中学2023年选修了6种科目组合,物理、历史科目组合分别为3种,学生数接近1比1。 2022年将设置4种组合课程,物理和历史人数比例约为3比2。 因为学生选修课的倾向在变化,所以新生家长的疑问是不可避免的。 选修课到底应该怎么选,哪种选择方法最“有价值”? 石家庄二中毕业生赵丁辉也有过这样的纠葛。 “我在地理和化学之间迷路过。 很多人觉得地理比较容易学,但我根据目标专家的要求和自己的兴趣选择了“物化生”的组合。 赵丁灿从小就对飞机感兴趣,高二时参加了学校的“院士讲堂”活动,对南方科技大学院士对航天领域的讲解印象深刻。 “从那以后,我决定从事航天领域的工作。 “有明确的生涯规划,赵丁灿一直在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希望今年高考能考上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电子信息系专业。 “我们现在不仅是班主任教师,也是学生的职业规划者。 学校要求我们把对学生的终身指导提高到育人的高度来重视。 赵丁辉班主任、石家庄二中教师翟欢介绍,学校不断创新终身规划教育,现已形成校园大学节、终身规划校本课程等系列特色品牌,引导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系统思考人生、规划人生。 “新高考的重点是让学生发现自己的志向、兴趣和特长,确定自己的职业规划。 面对选修课、志愿填报等方面的新变化,还是要回归学生的兴趣特长、个人理想,并结合高校专业要求和国家社会发展需要。 ”郭文明建议。 省教育考试院党委书记、院长范国珍表示,高考综合改革是高考以来国家在教育领域实施的最全面、最系统的顶层设计。 “改革在河北省平稳落地。 今后,我们将继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适应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科学选拔培养各类人才和维护社会公平为出发点,构建更加公平公正、高素质人才的维护点 “河北日报教务老师总是在周围” 相关 高职一招,另一条成才之路 在高考综合改革中,以高职单招为主的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和普通高考一起构成了我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制度。 高职单招,即专科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单独招生考试,与普通高考相对分离,在普通高考之前完成。 开展高职单招是实施“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考试招生模式,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招生改革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我省高职单招录取人数每年上升——2018年9.4万人、2019年12.12万人、2020年15.31万人、2023年16.15万人。 目前,高职单招已成为高职院校招生的主要渠道,招生计划比例高达高职专业总计划的70%。 今年,我省高职招生录取人数增加到17.33万人。 高考综合改革实施以来,我省着眼京津冀协同发展服务,争取国家和京津等有关部门支持,扩大京津冀高等院校招生规模,2023年招生1691人,2022年招生2490人。 在职业教育越来越“热”的背景下,高职一招,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又一条成才之路。 隆化一中毕业生张岩,2015年通过高职单招进入渤海理工职业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 结束三年的学习毕业后,张岩从事汽车销售,创业餐饮,目前进入承德一家国有企业在内勤岗位工作。 “高职的一技之长不仅让我记住了一技之长,也让我拥有了公认的全日制大专学历,为我的就业提供了很多可能性。 ”张岩说。 高职招生考试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核方式,充分体现了职业教育培养的方向。 750分总分中,文化素质占300分,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各科150分; 职业技能占450分,考试可以通过专业基础考试、职业适应性考试、面试等方式进行。 入档录取,按普通高中学生和中等学校学生划分计划,分门别类录取。 “高职招生一方面给高职院校带来了很多优质生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发展选择。 河北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张福仁表示,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任,为“人人成功、人人成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近年来,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度越来越高,高职单招等‘教育高考’制度改革实践,对促进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推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建设。 “文/河北日报教务老师总是在周围”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2022新高考有什么变化

2022新高考有什么变化

2022新高考有什么变化,众所周知,我国又有八个省市加入新高考队伍中,实行3+1+2的新高考,除三大主科剩余三门科目由学生自己选择,2022新高考有什么变化。

2022新高考有什么变化1

1、不分文理科,改为“3+3”模式

高考科目将由3门统一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自选3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中选择)组成。PS:浙江采取的是“7选3”模式,除了上述6科,还增加了“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科目。

2、录取模式改为“两参考、一依据”

之前的高考录取模式为“依据高考统考科目成绩”录取,新高考后录取模式改为“两依据、一参考”,即依据3门统考科目和3门选考科目成绩,再参考学生 综合素质评价 结果(包括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 社会实践 等5个方面)。

3、选考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度

大部分省的总分为750分,也就是语文、数学、外语每科满分150分,学生自选3门科目每门满分100分。选考的3门科目采用等级赋分制度,考生按照自己所在的等级,来获得分数。

4、考试时间更改,英语可考2次

考试时间由原来的6月进行所有科目统一考试改为分两次进行,自选的3个科目一般在每年的10月和4月,英语也有两次考试机会,一次10月(也有的在4月),一次6月,只有语文和数学维持6月考试不变。

2022新高考有什么变化2

根据官方数据,近几年来,高考人数在不断增加,从2019年的1031万,到2020年的1071万,再到2021年的1078万,到了2022年高考,考生人数会不会上升到新的高度?

经过专家对各省复读率以及往年高考人数的预测,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极有可能突破新高,人数很有可能达到1100多万,高考人数激增,大学数量却没什么变化,高考难度极有可能升高,竞争也会更加激烈。

众所周知,2021年迎来了“新高考年”,我国又有八个省市加入新高考队伍中,实行3+1+2的新高考,在3+1+2新高考下,除语数英三大主科,剩余三门科目由学生自己选择,在物理和历史任选其一,在剩余四门科目中任选其二。

美其名曰是选科自由,但是考生们的选科情况,会对接下来的填报志愿产生重要影响,比如,在历史和物理两门科目中,选择物理的考生,大部分院校的大部分专业都能都能选择,但选择历史的考生,只能选择少部分院校中的少部分专业,填报志愿时很受限制。

到了2022年,填报志愿模式又迎来了新变化,学生想要报考某个专业,就必须在选科中选择了该专业对应的两门科目,比如学生要报考公安专业,就必须选择公安专业对应的历史和政治,每个专业对应的两门科目都是不同的。

这样一来,填报志愿的难度可就越来越高了,学生们在高考之前,就必须考虑好想报考的专业,再从专业出发,选择对应的两门科目,这个变化可以说是突破,也可以说是高考给考生们新增的“考试内容”。

2022新高考有什么变化3

按照近年来的 高考分数线 来看,2022 高考录取分数线 变化幅度应该不大,对于那些想要考取二本大学的学生来说,文科的二本各省分数线在380到480左右,而理科各省的.分数线也会在350到450分左右,一本文科分数线应该在500分左右,而理科则是会需要达到480分左右。

2022年新增 本科专业 37个,本科专业740个。因此,招生计划会增加,相应的录取分数线也必然下降。

2022年是 独立学院 和三本院校的开学第一年,新建本科院校和部分高职院校。为吸纳生源,提高本科录取率,有必要增加招生计划。从目前的高考报名人数来看,各省的报名人数与去年持平,因此,降低录取分数线必然会进行。

2022年高考分数线会是多少

文科450-500分之间,理科400-450分之间。

从大数据上显示,2021年大多数省市本科分数线中文科线都在450分以上,理科线都在400-450分之间,还有少数一些省市的分数线在400分以下。所以为了稳妥起见,估计2022年高考至少要达到理科440分以上、文科470分以上。

2022高考难度趋势

2022年复读相对来说是会比较难一些,首先是要适应“新高考”的3+3考试规则(即语文,数学,外语三个统考科目加在六个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考生自选的三个科目),各选修学科专业性增强,考试难度也随之提升,复读考生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和考试风险。

在新高考的模式下,建议同学们还是最好不要复读,能拼这几个月,一定要努力。但非一定不要想着复读,如果觉得复读会令自己考的更好,那也是一个选择。多去了解一下复读的相关事宜,看看是不是合适自己的。

如果你因为高考分数不够,而错过了心仪的大学,那真的太遗憾了。原学校里的老师也是带着成绩不一的学生上课,落后的学生也不一定跟得上,学生学起来也会很吃力。有条件的话可以尽早选择靠谱的高三全日制机构,复课后有针对性地跟着老师冲刺一把也来得及。

特长生网techangsheng.com高考艺考特长生招生院校网上报名入口,报考时间,分数线,艺术特长生,体育,舞蹈,音乐,美术,书法,器乐等招生简章,填报志愿等信息

TAG: 两年 新变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相关内容 更多>